導讀:真。

【正文】
本文聚焦中金與銀河兩大券商合並事件。

一、中金與銀河再傳合並消息
(一)2025年2月26日,外媒報道稱中金與銀河證券合並計劃已獲得政府有關部門支持,預計會在未來幾周內公布,這是券商行業中繼證券與海通證券合並(別了,海通證券!)之後的又一重大事件。此次合並後的新公司體量預計將達到1.4萬億人民幣,接近目前第一大券商中信。
(二)實際上,這並不是兩家券商第一次被傳出合並。
1、2023年10月,原董事長陳亮空降成為董事長,中國銀河原總裁王晟升任董事長,而王晟此前曾在中金公司擔任多個要職、直至2022年7月才由中金總裁助理一職加入銀河升任總裁,這一流動的現象使得市場開始揣測兩家券商將合並的可能性。
2、2024年7月,兩家公司合並的傳聞再次發酵,當時有傳“中金公司的很多營業部會合並到銀河去,並於2024年下半年開始啟動,方案已獲匯金批準”。
3、2024年11月,市場對中金公司與中國銀河合並重組預期再次升起,當時有傳真正的方案是將中金財富劃入中國銀河,而中金公司保持獨立。
二、中金與銀河合並細節猜想
(一)雖然雙方否認,但大概率為真
1、2025年2月26日晚間,銀河與中金均發布澄清公布,否認合並傳聞:
(1)中國銀河證券澄清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未得到任何來自於政府部門、監管機構或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有關上述傳聞的書麵或口頭的信息。經公司與控股股東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及實際控製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確認,控股股東及實際控製人不存在籌劃上述傳聞所稱事項或其他涉及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公司亦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2)中金亦發布澄清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未得到任何來自政府部門、監管機構或公司股東有關上述傳聞的書麵或口頭的信息。經公司與控股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確認,控股股東不存在籌劃上述傳聞所稱事項或其他涉及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公司亦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2、不過筆者這裏得到的消息是,兩家券商合並的傳聞屬實,隻是具體細節上可能有差異,尚未完全敲定。
(二)“誰合並誰?”是一個問題
1、在目前券商行業中,按體量排名,銀河位居第四次(僅次於、國泰君安證券和),中金則位居第八位(低於銀河證券、海通證券、和)。因此,如果簡單從體量來看,無疑是銀河合並中金。
2、不過從知名度來看,相信中金並不認為自己比銀河差(這從股價上也能看得出來),且中金的投行業務相對而言更具優勢,而銀河證券的對客(零售財富)也更具優勢。
3、和之前的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合並事件相比,中金與銀河兩家券商的經營均比較正常,並非問題券商。特別是,從發展曆程看,銀河證券本身並沒有經曆過比較大的重組事件,中金除從匯金公司手中接過原中投證券(現中金財富證券)外,也沒有經曆過其它重組事件。故從曆史上看,這兩家券商是相對比較清白和單純的,曆史遺留問題可能比較少。
當然,這兩年中金受炫富、跳樓等事件影響較大,負麵輿情不斷,觀感不是特別是,而銀河證券相對比較沉穩和低調一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銀河的主導性可能更強一些。
(三)市場流傳的兩個版本
就目前傳出的版本來看,大致有兩種方案,
1、第一種方案是吸收合並,即兩家直接合並成一家公司,區別在於誰合並誰?推測大概率是銀河合並中金。
2、第二種方案是通過整合重組,以分別提升中金公司的投行業務能力和銀河的經紀業務能力為主要目標,即兩家公司均保留,隻是把相應的業務進行重組,如把中金財富證券、營業部等並入到銀河證券,將銀河證券的投行業務並入到中金公司。
如果合並目的純粹是為了做大做強、打造一流投行,那麽對兩家體量相差不大、優勢領域各有不同的券商來說,需要在大方向和細節上有強大的主導力量,否則會造成很多問題。
三、結語:券商合並潮剛剛開始
(一)2023年11月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實際上早在2019年,證監會便表示推動打造航母券商(詳見證監會答複《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還記得2020年,市場傳中信證券與證券合並、與國聯證券合並等事件。
(二)進一步往前回溯看,券商群體之間的並購基本已是常態。例如,申銀證券先後合並萬國證券(327國債事件)和宏源證券、1998年國泰證券合並君安證券(MBO事件)、2005年年托管北方證券,2009年海通證券收購大福證券,2012年中信證券收購裏昂證券、2015年國金證券收購粵海證券、並購國都證券、2017年中金證券收購中投證券、2019年收購裏昂證券、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以及甬興證券接管華信證券、國聯證券收購民生證券、並購萬和證券等。
根據筆者初步統計,2003年以來的券商合並事件主要有廣發證券與廣發北方證券經紀合並(2006年)、江海證券經紀吸收合並天元證券經紀(2006年)、經紀吸收合並天和證券經紀(2006年)、吸收合並泰陽證券(2008年)、新時代證券合並遠東證券(2008年)、華泰證券合並信泰證券(2009年)、申銀萬國證券合並宏源證券(2014年)、中信證券合並中信證券(浙江)(2015年)、東方證券合並東方投行(2023年)、國信證券收購控股萬和證券(2024年)、國聯證券控股民生證券(2024年)、國泰君安證券合並海通證券(2024年)及集團吸收合並國盛證券(2025年)等。
此外還有“平安證券+方正證券”“證券+華創證券”“+國都證券”“+國融證券”等券商行業並購事件在進行中。
(三)2024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明確提出“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推動形成10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以及“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而早在2023年9月,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便指出內地券商與國際一流投行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即規模體量與國際一流投行差距較大、國際業務占比偏低、資產負債經營能力受限(杠杆率偏低)以及人才隊伍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
可以看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已有指示,而證監會也已立下軍令狀(五年內10家頭部、十年內2-3家國際一流投行),市場對此亦有共識,即單家頭部券商的體量還需要做大、國際化程度還要提高、杠杆率還要提高、人才也要優化等等,這些均意味著國泰君安證券吸收合並海通證券及此次銀河與中金合並事件,隻是本輪券商合並潮的開始。
附表 1:曆年券商吸收合並事件匯總
本文由不破不立網发布,不代表不破不立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pnvn9.com/2sio1i/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