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盧夢雪 實習生 洪茵茜 北京報道
每月1500元生活費的女大學生,一個月究竟能攢下多少錢?
2000年出生的打工人,距離攢夠100萬元就辭職的目標還有多遠?
2003年出生的大學生,何時能攢夠 30萬元去環遊世界?
如果說什麽是當下年輕人中的熱門話題,“理財”“搞錢”必定會排在前列。在小紅書、B站、豆瓣等社交平台上,一種名為“理財打卡”的新現象正在席卷“00後”群體。以小紅書的“大學生存錢”話題為例,該話題瀏覽量高達2.7億,討論量超210萬,打卡帖子不僅記錄了“00後”的財富增長軌跡,還演變成一種別具一格的社交方式。
翻閱各博主的帖子可見,新媒體和熟人社交是“00後”投資理財的主要信息來源,而此類理財打卡往往以實現某種長期或短期的小目標為目的,從旅行、辭職,到買房、買車、買奢侈品等,理財打卡帖子裏藏滿了對未來生活的規劃和期許。
小資金撬動大夢想
就讀於福建某高校的2005年女生王琳,便是“理財打卡”群體中的一員。
“19歲挑戰25歲攢夠房子首付!”在社交平台的簡介上,剛上大一的王琳寫下了她的財富目標,“想買45—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加油!”
小紅書上關於大學生存錢的話題熱度非常高
剛上大一時,王琳手裏已有幾千元積蓄,主要依靠零錢通、餘額寶等獲取一些小額且相對固定的收益。但顯然,實現買房目標必然需要更有效的理財途徑,王琳開始思考如何讓錢“生”出更多錢。
新媒體和熟人社交是“00後”投資理財的主要信息來源,在小紅書探索時,王琳被各種理財分享吸引了。在博主推薦下,她將目光投向了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此後,她果斷嚐試,開啟了自己的理財之旅,並每日在小紅書打卡,記錄收益與虧損情況。
“今天花費65.2元,今日理財加收入21.57元,生活費還剩1808.34元。”王琳在一條帖子中分享道,一年下來,王琳做到了“全勤打卡”。無論市場漲跌,她都會在小紅書上記錄當天的理財數據,她的主頁成了一本生動的“理財日記”。
自2024年3月接觸基金以來,王琳2024年掙了1650.46元,年收益率達到了18.54%,加上對生活費的精打細算,她的資金從9000元漲到了15000元,“雖然賺得不多,但我覺得自己已經很棒了,2025年繼續加油!”
而張力,則是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到這場理財打卡潮流中。每個月,張力都會通過自製的Excel記賬模板複盤自己的花銷。
這個記賬模板凝聚了張力的諸多巧思。經過不斷完善,模板中詳細劃分了飲食、交通、娛樂、學習等多個支出類別,還設有自動計算功能,能清晰地呈現每月各項支出的占比以及總花費的變化趨勢。在收入板塊,他也會將生活費、獎學金、兼職所得等逐一記錄,方便全麵把控資金的流入與流出。
每月完成賬目梳理後,張力都會對本月收支進行總結,並依據實際情況規劃下個月各方麵的投入增減。隨後,他會把這些內容記錄下來,做成視頻發布到B站。
定鬧鍾搶新基金、在社交媒體上學理財、用記賬本記錄每一筆理財收益……在社交媒體上,理財打卡已成為“00後”一種現象級操作。
小紅書財經與螞蟻財富聯合推出的《2024年輕人十大理財趨勢盤點》顯示,2024年10月股市大熱之時,在小紅書上,股市相關的筆記在9月30日和10月8日達到頂峰,9月30日這天閱讀量同比增長了11倍,“財務自由”“過山車”“基金”“學習”均為討論熱詞。以2024年9月24日這個大漲節點為起點統計,在螞蟻財富平台上,啟動定投的基民較去年同比增長了1.3倍,其中“90後”“00後”占六成,不少人選擇投資權益基金,其中八成資金投向了指數基金。
理財打卡:“00後”的新型社交密碼
打卡不僅是記錄財富增長軌跡的方式,還正在演變成“00後”一種獨特的社交方法。在社交平台上,有人分享成功投資經驗,細致闡述盈利背後的邏輯與策略;也有人坦承失誤,剖析失敗原因。
“剛開始隻是自己記錄,慢慢地就開始和大家在評論區或者私信裏交流討論,真的學到了特別多。”王琳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除了記錄自己的理財生活,她也願意與網友進行交流分享,“尤其是在市場波動劇烈的時候,大家會分享自己的看法與應對策略。”
在張力的視頻評論區,也常常能看到“求求記賬模板”等留言。張力向《華夏時報》記者分享道,每次有人找他要記賬模板時他都很開心,“有些人也會給我提一些改進的建議,感覺大家在一起進步,一起理財”。
已經工作的“00後”女生陸婷對此也深有感觸。作為一個上班族,她的自由支配資金比上學時多了不少,2022年,她在親戚那邊了解到債券“打新”並小賺一筆後,就開始向身邊同事“安利”這種理財方式。
“‘打新’的風險很低,像是刮彩票,我推薦給身邊的同事相對安全,每次有新簽出來時大家還可以互相提醒,非常有利於增進感情。”她分享道。
後來,金價大漲,陸婷又盯上了銀行的“積存金”,從2023年年底開始,她持續定投黃金。“經常和身邊的朋友討論黃金的漲勢,雖然我的本金不多,但是過去這一年黃金漲了挺多,大家都賺了一些,討論起來就很開心。”
Just So Soul研究院針對當代年輕人投資理財行為調查形成的《2024 Z世代投資理財行為報告》顯示,投資理財成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重要社交貨幣,超八成年輕人在社交場景會談論投資理財相關話題;近四成“00後”想在35歲前實現養老財務目標;超八成年輕人願意嚐試AI理財投資助手。
理財打卡背後,是“00後”對生活的期許
支付寶數據顯示,餘額寶用戶中有2000萬“00後”選擇定時存錢,640萬“00後”設置了邊花邊攢,消費一筆就得攢一筆。小荷包的用戶中“00後”占了四成,近一半開啟了自動攢計劃“無痛攢錢”。
雖然對資金精打細算,但他們也並非一味節省,“該花錢時要花錢”是“00後”比較鮮明的消費風格。在精心規劃每一筆收支、積極投身理財打卡的同時,“00後”的消費態度也獨樹一幟:更注重體驗,追求性價比與精神價值。
就讀大三的大學生林陽就巧妙運用了支付寶的小荷包功能,將個人財產進行精細分類管理。林陽精心設置了兩個小荷包,其中一個名為 “旅遊基金”,專門用於積攢旅遊所需經費。另一個叫 “存億點錢”,自高中畢業起,他便開啟了這個小荷包,每天雷打不動地轉入5元。
“我的生活費2000元,每月攢200元,靠著周末兼職,一個月可以賺800元,一學期結束時,基本可以攢下4000元,這些錢足夠支持我一次旅行。”林陽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可見,無論是旅遊、約會基金、禮物采購,還是聚餐、買包包、健身,在精心規劃資金的同時,“00後”願意為喜歡的事物付費。
這種生活態度在多處都有體現。在一個“00後”博主的帖子裏,博主在分享存錢建議時表示,存錢一方麵是可以有資金來提升自己,假期可以去旅行,去學習一門技能;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定不要顛倒黑白,為了存錢而降低生活質量”。
王琳也向記者直言,想買一個房子,現在理財也是為了在25歲能夠付上首付。
如今,“00後”已然成為眾多旅遊景點的主力軍。每到節假日,泰山、雞鳴寺、洪崖洞等熱門景點隨處可見“00後”的身影。“我攢錢其中一個目標是大學畢業後和好朋友出國旅行,大一時我們倆就約定要攢錢去斐濟。”張力笑著分享道。
攜程發布的《2024年國慶旅遊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國慶期間,攜程平台上“00後”(不含“05後”)訂單占比近20%,已經超過“85後”和“90後”成為出遊人群的消費主力。“00後”的旅遊消費正從“來一次讓自己開心的旅遊”變為“來一次旅遊讓自己開心”,他們正在釋放消費潛力,開始“爆改”旅遊行業。
同時,“00後”也願意為自我提升和豐富精神世界買單,在健身課程、飲食和文化活動上投入資金。例如,樂刻運動發布的《樂刻5.28消費報告(2024)》數據顯示,“00後”在私教課程上的消費增速最快,較上一年同比增長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