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的特征、習性與場舍建設布局
1 特征、習性
1.1 特征
1.1.1 早熟 麻鴨 16~17 周齡性成熟,金定鴨
13 周齡性成熟,紹興鴨 14 周齡開始產蛋。
1.1.2 繁殖力強 蛋用型鴨年產蛋 280~300枚,肉用型鴨年產蛋 140~160 枚,兼用型鴨年產蛋160~180 枚。如果以受精率、孵化率各 80%、育雛率95%計算,則 1 隻蛋用型母鴨 1 年可繁殖 170~180隻鴨苗,1 隻肉用型母鴨 1 年可繁殖 84~121 隻鴨苗,1 隻兼用型母鴨 1 年可繁殖 99~108 隻鴨苗。
1.1.3 生長快 超M櫻桃穀肉鴨 42 日齡體重約 3kg,北京鴨 56 日齡體重超 3kg,狄高肉鴨 56 日齡達 3.5kg以上。
1.1.4 具有較強的補償生長能力 例如櫻桃穀肉鴨,4 周齡以前可耐受較低能量與蛋白水平的飼養,增重稍慢,但後期在正常的營養水平日糧飼喂下,前期被耽誤的增重可在生長後期獲得補償,最終達到標準體重,這是一個很有經濟價值的生物學特征,特別是在節省蛋白質資源、降低飼養成本方麵具有重要的意義。
1.2 習性
1.2.1 喜水 例如下水嬉戲、尋食、遊泳、潛水及求偶交配。
1.2.2 喜幹 鴨群喜在幹淨清爽處休息和產蛋,如果鴨舍環境潮濕,則會影響鴨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還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1.2.3 耐寒怕熱 鴨皮的脂肪厚,羽絨的保溫性能好,加上體表無汗腺,不能借助體表蒸發散熱,所以耐寒怕熱。在春、秋和冬季生長良好,增重快,產蛋率高,在炎熱的夏季,肉鴨生長慢,蛋鴨逐步換羽停產。
1.2.4 喜雜食,消化力強 鴨的味覺、嗅覺不發達,對飼料的味道選擇性不強,食譜廣,不論任何飼料都可養鴨。鴨無嗉囊,食管膨大,食物隻在食管膨大部稍貯存就直接進入腺胃和肌胃,而肌胃的壓力大,因此,鴨的消化能力特別強。
1.2.5 視覺、聽覺靈敏 鴨對空中飛過的鳥類、昆蟲及草叢綠葉上的昆蟲觀察很敏銳,這有利於它逃避天敵和捕食有保護色的害蟲;又由於鴨聽覺靈敏,對飼養員的引叫或吆喝聲可立即反應,有利於管理人員調教,便於大群管理。
1.2.6 生活有規律 鴨反應靈敏,容易接受調教和訓練。一天之中的放牧、覓食、嬉水、休息、交配和產蛋都可形成一定的時間規律。如放牧的鴨群,到放牧結束時間,即使無人驅趕,也會自然收牧回舍;又如交配時間多在早上或黃昏嬉水時進行,產蛋則集中在下半夜等,掌握這些規律對搞好養鴨生產很有益處。
1.2.7 無就巢性 經長期選育,鴨已完全失去抱窩就巢的特性,這就增加了鴨的產蛋時間,使產蛋量增加。由於沒有就巢性,鴨在繁殖過程中就必須通過人工孵化繁殖後代。
2 鴨場建設
鴨場是鴨群生長、發育、繁殖的場所,因此,建立一個符合要求的鴨場,必須明確所飼養鴨的品種、規模,再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和經濟條件、交通情況等選擇場地,擬定鴨場各類布局、鴨舍設計與飼養方式相適合的設備和用具。
2.1 生態環境
2.1.1 空氣 鴨舍內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清新。鴨場內有毒、有害氣體和汙染物指標符合相關標準。
2.1.2 水 水質無異味、無異色。
2.1.3 土壤 沙壤土。非沙壤土地的鴨場,應做到排水良好,保證在多雨季節不出現潮濕和泥濘。
2.1.4 衛生環境 鴨舍內外衛生經常打掃,保持清潔、幹燥;勤換墊料,清除糞便。飼料用具在每次喂料後清洗幹淨,曬幹後備用;定期消毒。病、死鴨及時隔離或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疫病傳播。夏季及時消滅蚊、蠅、快羽虱等。另外,應了解鴨場的生物生長量、生物量、特種量、牧草資源、植被覆蓋率、野生動物種群、水土流失情況、沙堿化程度及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以便更好、更有效地開展鴨場的生物安全工作。
2.2 場址選擇
節省土地、能源,如地麵平養、離地網養、籠養等不同場地,占地麵積和差別在 30%~100%。另外,育種場是用於積存品種、品係的鴨場,其建築係數約在10%,即育種場建築物占地麵積占鴨場占地麵積的10%,以方便生產、管理、防疫和消毒。
2.2.1 水源 水源不宜離鴨場過遠,水位不宜過深,水麵不宜過寬,水流不宜過急。沒有自然水源可利用時,也可利用自來水或地下水建造人工水池,水深約 1m,水麵約 100m 2 ,水能引進和排出。供水量以夏季最大耗水量為標準,平均每隻鴨每天用水量約為 8 000mL(包括飲水量、洗浴用水量等)。
2.2.2 地勢 鴨場地勢應平坦或稍有坡度,自然傾斜深入水池,地形排水好。山區不宜建在晝夜溫差大的山頂,也不宜建在通風不良和潮濕低窪的山穀,最好選擇坡度不太大的南山腰處,目的在於易排水、通風、向陽、幹燥。鴨場建設應該遠離沼澤地區,因潮濕沼澤地區是鴨體內寄生蟲和蚊、虻生存聚集的場所。場地不要過於狹長或邊角過多,否則,會增加鴨場防護措施的成本。場地陽光充足,但鴨舍四周需植樹。
2.2.3 朝向 鴨場坐北朝南,建在水源北麵,舍門正對水麵向南開放,這樣冬暖夏涼。如找不到朝南的地段,朝東或朝東南也可,但不宜在朝西或朝北的地段建鴨場。同時,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如林帶、河川等作為鴨的天然屏障。
2.2.4 交通、通信和電力 為便於鴨產品的運輸和飼料、鴨苗、鴨場職工生活物質的運入,鴨場交通既要求方便,又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否則不利於防疫衛生,環境嘈雜會影響鴨的休息和產蛋。要求離居民居住地1 000以上,距主要公路不少於2000m,距次要公路 500~1 000m;鴨場宜修建專用道,分別與主要公路相連。
現代化養鴨場,其照明、孵化、供溫、收糞、飲水、通風換氣及飼料加工都離不開電。因此,要求電源充足,還必須自己備有發電設備,電力安裝容量以每隻種鴨5~6W、每隻商品鴨1.5~2.0W為宜,還要求通訊方便。
2.2.5 排汙 大、中型鴨場每天會產生大量的糞便和汙水,可利用汙水灌溉林地和農田。
2.3 鴨場布局
一個規模較大的養鴨場,包括職工生活區、行政區、生產管理區、鴨的飼養區和糞汙處理區。行政管理區包括門衛傳達室、辦公室、會計室。生產管理區包括飼料庫、產品庫、配電室、水塔、水泵房、鍋爐房、機修及車庫、更衣室和消毒室。生活區包括宿舍和食堂。排汙區包括病、死鴨處理區及糞便、汙水處理區。小型鴨場(養鴨專業戶)的布局是將飼養員宿舍、倉庫、灶間放在最外側一端,將鴨舍放在最裏側,以防外來人員隨便進入,也便於飼料、產品等的運輸和裝卸。
2.4 鴨舍設計
2.4.1 簡易鴨舍 在南方,多建簡易鴨舍飼養各種類型的鴨群,以拱形鴨舍和大棚形鴨舍常見。鴨舍骨架用竹構建,高度以便於人員操作為宜。鴨舍長度根據飼養鴨的數量而定。頂棚采用蘆葦席鋪蓋而成,再覆上油毛氈或塑料薄膜以防雨雪,四周用竹柵或網圍起。冬季棚頂及四周再加防風保暖材料,棚的兩端加設門簾。鴨舍多是泥土地,可鋪厚墊草。
2.4.2 固定鴨舍 投資大,造價高,易於管理。
2.4.2.1 育雛鴨舍 分平養和網養鴨舍。平養育雛鴨舍:要求地麵鋪上木屑、稻草等墊料。為避免飲水器中的水濺到地上,在育雛舍一側用水泥築一水槽,上麵蓋鐵絲網或漏放地板,飲水器放在鐵絲網或地板上,使濺出的水流入水泥槽內再排出舍外。網養育雛舍:在育雛舍內用水泥杆、木料或竹竿搭成框架,長度根據鴨舍的大小而定,離地麵約 1m,上鋪塑料網、金屬網或竹笆等,網眼約為 1cm 1cm。每圈分若幹小圈,便於分群管理。網養育雛舍鋪設水泥地麵,並有一定坡度,以利於糞便清除。總之,育雛舍要求保溫性和采光性能好。
2.4.2.2 育成舍 育成鴨階段,平養鴨舍配備運動場,飲水位置設在運動場外牆。蛋用鴨鴨舍需修建水池或利用自然水源。網養隻適用於肉用鴨,其結構與育雛舍網養相似,隻是網眼大些。
2.4.2.3 種鴨舍(產蛋鴨舍) 成年鴨怕熱不怕冷,因此,鴨舍隻要能關住鴨群,擋住風雨即可。圈舍內鋪設水泥地麵,鋪上墊料,也可用塑料網或竹製成網笆,放在舍內,供鴨休息。舍外設置一定坡度的運動場(低於舍內),運動場終端設水池。運動場係水泥地麵。運動場與水池間設排水暗溝,以保持清潔。
2.5 陸地運動場
陸地運動場是鴨休息和采食的場所。地麵用三合土、磚或水泥製成。運動場上種樹,讓鴨夏季可乘涼,冬季落葉後,可曬到太陽。運動場上沒有樹蔭的,要搭建涼棚,涼棚的大小與鴨舍相似,供舍外飼喂。陸地運動場與水上運動場的連接部,建一個坡度不大的斜坡,用磚和水泥製成,水泥要有防滑麵。其斜坡要延伸到水上運動場的水下10cm,使鴨上下自如。
2.6 水上運動場
水上運動場供鴨洗浴和配種用。人工浴池寬2.5~3.0m、深 0.5~0.8m,用水泥製成,如利用天然河流作為水上運動場,靠陸地運動場這一邊,用水泥或石塊砌成。水上運動場的排水口要有一沉澱井,排水時可將泥沙、糞便等沉澱下來,避免堵塞水道。
另外,鴨舍、陸地運動場和水上運動場三部分均需要用圍欄圍成一體。根據鴨舍的分間和鴨的分群需要,將鴨舍隔成幾部分。水上運動場的水圍應保持水麵約 50%以上,若是育種上應用,其水圍應深入到底部,以免混群。
2.7 鴨舍用具
2.7.1 保溫設備 育雛時所用的保溫設備和用具有火炕、煤爐、電熱育雛傘及保溫爐等。
2.7.2 喂料用具 用塑料盆作為食盆,也可用木製槽喂料。目前,有專用的飼料桶喂食,更為方便。用料槽或料桶喂料,下麵放一層塑料布,承接鴨采食時甩出的飼料,節約飼料。
2.7.3 飲水用具 有塔式真空引水器,適用於網上平養和平養的雛鴨。成年鴨用飲水器或水槽,也可用塑料盆或鐵盆,但需要在盆口加蓋用竹條或粗鉛絲製成的罩,以防鴨飲水時,竄入盆中洗澡。
2.7.4 孵化用具 按孵化方式有土炕、火炕、木桶或平箱等。電孵化機具按結構形式分平麵與立體兩種類型。平麵孵化器有單層和多層之分,立體孵化器分箱式和房式孵化器等。
2.7.5 其他用具 水桶、水圍、蛋筐、竹籠及噴霧器等都是常用工具,必須儲備一定的數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