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賞析(鋼琴曲黃河頌賞析)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黃河頌賞析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黃河頌賞析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河頌的賞析,謝謝
光未然《黃河頌》賞析
------光未然《黃河頌》賞析
1938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作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黃河大合唱》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一幅壯闊的曆史畫卷。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其中的一個樂章,它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
從內容看,第一節是朗誦詞,是全詩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稱呼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
第二節是歌詞,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文中用一個“望”字來統帥,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頌黃河,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曆史貢獻;歌頌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勵著中華民族。歌詞中反複出現“啊!黃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頌”的部分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
最後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向它學習的誓言,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詩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黃河頌》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麵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曆史源遠流長。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黃河頌全文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讚歌。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金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麵。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拓展資料:
創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作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光未然在延安途中親曆黃河的險峽怒濤,萌動了為黃河放歌的詩情。後受冼星海之約,寫出長詩黃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上聽到了該詩的朗誦異常興奮,連續寫作六天,於1939年3月32日完成了黃河大合唱這部史詩性傑作。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其中的一個樂章,它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
從內容看,第一節是朗誦詞,是全詩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稱呼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
第二節是歌詞,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文中用一個“望”字來統帥,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頌黃河,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曆史貢獻;
歌頌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勵著中華民族。歌詞中反複出現“啊!黃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頌”的部分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
最後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向它學習的誓言,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詩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黃河頌》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麵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曆史源遠流長。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作者簡介: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後改為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姥奤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卡斯。
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係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10月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的肺病日益嚴重,最後冼星海病逝於莫斯科。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