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初創公司,辦公室裏隻有幾台電腦和一群熬夜寫代碼的年輕人,他們拿著一個充滿科幻感的PPT四處找錢。5年後,這家公司市值突破千億美元,產品橫掃全球——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特斯拉、的真實故事!
為什麽這些科技公司股價能像坐火箭一樣起飛?傳統企業靠廠房、設備“稱體重”,但科技企業的價值全在“腦子裏”——核心技術、專利或是一張未來藍圖。這時候,資本市場的“跨期定價”把企業未來的技術突破、市場潛力統統折現成今天的真金白銀。特斯拉當年虧損十幾年,股價卻一路飆升,靠的就是市場對“電動車未來”的瘋狂押注。
科技企業為何需要資本市場?科技創新的研發周期長、風險高、不確定性大,且缺乏抵押品,這使得依賴固定利息回報的商業銀行貸款難以滿足其資金需求。相比之下,資本市場通過直接融資(如股權、債券、風投等)為科技企業提供了長期資本支持。股權投資的不可贖回性、中長期債券的期限匹配以及風險分散機製,能夠有效緩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題。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的定價功能可將企業未來的技術突破、市場潛力等長期價值映射到當前股價中,形成“技術期權”的量化定價,從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跨期定價:科技企業的價值錨點
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在於資源的高效配置,而資源流動的方向依賴於價格發現機製的有效性。跨期定價的本質是市場對企業未來現金流的動態折現,其準確性直接影響科技企業的融資能力、治理水平與品牌溢價。若市場對企業技術潛力形成高共識,股價被合理高估,企業能以更低成本融資;反之,融資成本攀升將製約研發投入。穩定的跨期定價還能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私募、風投等長期資本。科技企業常通過股權激勵綁定核心人才,但若股價波動劇烈或定價失真,激勵機製可能失效。合理的跨期定價為企業設計激勵計劃提供了基準,同時股東監督倒逼企業提升治理透明度。穩定的定價傳遞出企業技術實力與戰略可信度,增強市場信心,吸引客戶、合作夥伴與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科技企業的競爭本質上是資本定價能力的競爭。通過跨期定價機製,資本市場能將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轉化為可量化的投資價值,為科技企業注入“金融活水”。企業、投資者與政府的協同努力——市值管理築基、價值投資護航、國家力量托底——將共同構建起科技創新的良性生態。唯有如此,中國科技企業方能在全球競爭中占據製高點,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如何實現有效定價?三大關鍵路徑
作者認為,實現有效的定價需要開展積極的市值管理、培育價值投資生態和國家力量的戰略介入。科技企業需通過高質量信息披露(如戰略規劃、技術進展、專利儲備)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建立投資者對長期價值的共識。同時,靈活運用回購、增持、分紅等手段調節股價,向市場傳遞信心。例如,在股價被低估時回購股票,既可優化股權結構,又能提升每股收益,增強市場吸引力。資本市場需引導投資者從“追漲殺跌”轉向“長期價值投資”。監管層需加強投資者教育,完善信息披露製度,遏製投機行為,為價值投資創造環境。國家可通過政策引導、國資背景機構的長期投資,為科技企業“定錨”。例如,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前沿技術研發或通過行業研討會、權威研究報告傳遞理性估值信號,矯正市場失靈。
(作者為南開大學金融學英才終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