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國1-3歲小孩平均花2萬元 高品質母嬰產品是趨勢|群興玩具|零售|貝因美_新浪新聞 ...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英國倫敦華埠商會主席 鄧柱廷
巴拿馬總統顧問 陳國基
意大利中國總商會會長 陳正溪
全挪威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馬 列
英國李貞駒律師行董事長、英國華人參政計劃主席 李貞駒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 孫大文
東方國藥集團董事長、中國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 陳 震
70歲風華正茂一切剛剛開始
英國倫敦華埠商會主席鄧柱廷
近年來,倫敦華埠商會和倫敦華埠在英國社會的地位不斷提高。查爾斯王子曾三次到訪華埠,了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2016年唐人街新牌樓落成時,安德魯王子主持慶典,盛讚“這座極具中國風格的建築將成為倫敦新的旅遊景點”。果不其然,幹淨整潔的華埠成為了倫敦國際化與開放的一大象征,打卡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倫敦華埠的繁榮不僅僅是在英華僑華人努力的結果,也折射出國際社會對強大中國的矚目與重視。
我是1975年來到英國的,一眨眼已經44年了。我心裏始終牽掛著中國的建設和發展。70年風雲際會,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實現了曆史性跨越。中國的航天工程、人工智能、5G通信等世界領先。“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國際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英國倫敦華埠商會是英國主要社團之一,致力於為中英文化和經濟交流搭建橋梁。每年中秋、端午、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我們都會舉辦慶祝活動。2017年春節,我們將中國農曆新年的慶典活動,從倫敦華埠轉移到了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吸引了70多萬遊客的關注。
2011年,我獲得了英國王室頒發的皇家官佐勳章。這是對我長期以來推動中英兩國友好合作所做貢獻的承認。我與中國的共同成長開啟了一個新階段。
海外華僑華人更能體會到一個強大祖(籍)國帶來的踏實與自豪。中國的強大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中華兒女的共同奮鬥。對於中國而言,70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一切都剛剛開始,一切會越來越好。
(本報記者李嘉寶采訪整理)
中國日益富強華人倍感自豪
巴拿馬總統顧問陳國基
2017年6月13日,是我一直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拿馬共和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這是曆史性的一天。看著兩國國旗一同升起,我心裏一陣激動,流下了眼淚。我很高興自己為巴中友好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16歲來到巴拿馬。我們這代人親曆了中國從一窮二白走向繁榮富強的輝煌曆史。中國的發展成就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我一直為自己的華人身份感到榮耀。2015年,我曾受邀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慶祝活動。看到強大的中國,我熱血沸騰。
華人在巴拿馬經曆了上百年的發展史。進入21世紀,華人的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我看來,踴躍參政是提升華人社會地位的最好途徑。懷著“為華社發聲”的初衷,我於2005年投身政界,加入巴拿馬主義黨。2014年,我成為總統顧問團的一員。
我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一直努力維護華僑華人地位及權益。2016年,作為巴拿馬“國家中華民族委員會”首屆委員,我與其他幾位華人委員一道,促成巴拿馬總統頒布特別行政命令,為上萬名因多種理由非法滯留的中國公民提供長期合法居留權利,解決了身份困擾。
我曾在巴拿馬—中國貿易發展辦事處工作兩年,為推動巴中友誼奔走。建交以來,兩國間利好消息頻傳,讓華人嚐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
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民族,勤勞、勇敢、忠厚。巴拿馬華人一定可以發揮力量,為兩國交流合作添磚加瓦。我呼籲華人後裔勇敢站出來,參與政治,為華人爭取權益。
祝福中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祝願巴中友誼地久天長!
(本報記者李嘉寶采訪整理)
祝願偉大祖國明天更加美好
意大利中國總商會會長陳正溪
1992年,我剛到意大利的時候,羅馬通往佛羅倫薩的高速鐵路剛剛建成,時速達到每小時200至250千米。那時,中國還沒有高鐵。如今,中國高鐵裏程突破3萬公裏,居世界第一,已經成為中國的閃亮名片。
這是新中國70年滄桑巨變的一個縮影。我還關注到,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令人自豪。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中國的發展讓海外僑胞分享了巨大的紅利。我1992年出國,當時中國正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1995年,我開始做服裝進出口生意。中國的服裝物美價廉,受到意大利民眾的青睞。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許多海外僑胞紛紛轉型,從事國際貿易,解決了就業轉型問題。緊跟中國的發展步伐,就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我對此深有體會。最近幾年,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國,在多個領域都有投資。
今年3月,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一帶一路”朋友圈裏第一個西方發達國家。這個消息讓我倍感振奮。我會向意大利朋友宣傳“一帶一路”倡議,共享發展機遇。
回國參加國慶觀禮,是國家給海外僑胞的崇高榮譽。中國軍隊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的國防實力和軍事現代化水平發展迅速。我會珍惜這次機會,把中國的變化講給更多在意僑胞和友人。
祝福偉大祖國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乘風破浪,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勇往直前!
(本報記者李嘉寶采訪整理)
隔洋見證輝煌盛世超越曆史
全挪威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馬列
宋嫂魚羹、炸春卷、宮保雞丁……這是我30年前剛到挪威時,受邀到挪威首相府做的一桌中國菜。挪威朋友紛紛稱讚:“要了解中國文化,就先去中國餐館。”這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初到挪威時,我在首都奧斯陸開了一家中餐館,把中國烹飪技法與挪威原產食材相結合,在保留中國傳統菜品風格的基礎上,讓中餐入鄉隨俗,俘獲“挪威胃”。
在挪威的30年時間裏,我一直致力於通過中國的美食,讓外國朋友了解中國,推動中挪友誼的發展。2017年,我在挪威舉辦了中國美食文化節,邀請了服務於杭州G20峰會的頂級廚師來到挪威,用挪威食材烹製出中餐佳肴,讓到場的40多位挪威官員和100多位友人讚不絕口。
這些讚歎背後,更多是對中國的肯定。近年來,日益強大的中國吸引了更多外國人的目光。挪威的許多中餐館都配備電視播放中國發展的宣傳片,讓客人們在品嚐中國菜的同時,也能了解中國的曆史文化與社會發展。
我出生於1948年,是伴隨著共和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1993年以後,我每年都會回國,我的家鄉浙江杭州以及整個中國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年,家鄉和祖國都以全新的姿態歡迎我回家。
這是我為祖國七十華誕創作的一首小詩節選:“赤子六千萬,萬裏雲遊。紅旗五顆星,心中永留。隔洋見證——七十年祖國輝煌。盛世超越——五千年曆史長廊。”我相信,無論何時何地,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會和祖國攜手同行。
(本報記者李嘉寶采訪整理)
民族複興之夢定會真正實現
英國李貞駒律師行董事長、英國華人參政計劃主席李貞駒
我是一名律師,2008年起擔任中國駐英使館的法律顧問、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海外法律顧問,同時也是英國議會跨黨派華人事務委員會秘書長。
1974年,我11歲隨父母從香港移居英國的北愛爾蘭。我那時候就明白,我的身上永遠有深深的華人烙印。也是因為這些經曆,我走上了法律的道路,通過法律伸張正義。多年來,我始終都在為英國華人的合法權益奔走。2006年我創辦了“英國華人參政計劃”,旨在培養年輕一代的英國華人積極參政議政、融入主流社會。
這些年,我與中國的聯係日益緊密。除了發揮我的專業優勢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外,還通過政協會議建言獻策。
如今,華僑華人在英國的地位與我初來乍到時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我深刻體會到了“國強則僑強,國興則僑興”的道理。隻有把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結合,才能實現個人最大價值。隻有祖(籍)國強大,海外華僑華人的個人機遇才會更多。日益開放和強大的祖國為我的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讓我有機會做中英商貿、科技和文化教育溝通的橋梁,並以我的專業知識、資源和愛國情懷服務於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為他們保駕護航。
此次回國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有幸與億萬同胞同享偉大榮光,我深感自豪與榮耀。祖國壯麗70年走過的輝煌曆程,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我堅信,中國夢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祝福偉大的人民和諧共榮,幸福安康!
(本報記者張紅采訪整理)
推動祖國創新當盡最大努力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孫大文
2010年,我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這是我榮獲的第一個院士頭銜。在院士名冊裏,我寫上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這是我感恩祖國的一種方式。此後,我又獲得了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國際食品科學院、國際農業與生物係統工程科學院、波蘭科學院和國際製冷科學院等六個科學院的院士頭銜。
1988年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後,我先後在德國、英國的幾所大學任職。1995年我受聘於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成為首位在愛爾蘭獲得永久教職的華人,之後就一直從事食品工程領域的研究。我曾擔任被稱為農業工程界“奧林匹克”的國際農業與生物係統工程委員會的首位華人主席,曾摘取冷凍食品研究最高獎項——冷凍食品基金會“冷凍研究獎”等。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信奉科學沒有國界之分的道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秉承報國沒有地域之別的信念。在國外工作時,我一直關注中國科研事業的發展。我長期與國內高校合作,在十多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或講學。2011年,我在母校華南理工大學組建了現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推動食品冷凍、殺菌、檢測等多維技術的自主研發。現在,我們的團隊已經有70多人,我希望能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我們要培養人才,也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將盡最大努力,為推動祖國的科技創新、助力中外學術交流貢獻力量。
祝願我們親愛的祖國蒸蒸日上,永遠屹立於世界東方!
(本報記者李嘉寶采訪整理)
不忘初心30年繼續奮鬥30年
東方國藥集團董事長、中國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
我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空軍飛行員,他曾經參加過新中國首次天安門閱兵。我本人有幸參加了國慶50周年、60周年和“9ⷳ”閱兵觀禮。每次我都提前準備,激動很多天。為了祖國平靜祥和的今天,多少人奉獻了生命和熱血。
1988年,我經過8天8夜長途奔波來到萬裏之外的匈牙利布達佩斯。30多年來,我和我的朋友通過出版當地語言的著作、雜誌、電視講座、采訪、網絡媒體等方式宣傳中醫藥文化。我們在所有的當地醫學院都教授中醫針灸課程,還堅持為當地人義診幾十年。
經過30年努力,匈牙利成為歐盟唯一為中醫針灸立法的國家,不僅有歐洲大陸第一所中醫孔子學院,還建立了歐盟境內唯一一家歐盟標準GMP中藥加工製造工廠。匈牙利26%的國民、91.6%的老年人接受中醫藥。2005年,歐盟發展委員會授予我“科技發展優秀成果獎”;2018年匈牙利政府授予我特殊社會貢獻大獎。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醫藥文化是民心相通的一張亮麗名片。匈牙利是歐盟國家中最早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是歐盟國家中最早和中國建立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
新中國70年發展給我們海外華僑華人帶來了陽光雨露。30年海外生活,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我想再奮鬥30年,為祖國的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為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竭盡心力,向新中國100華誕獻禮!
(本報記者張紅采訪整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